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聰明人做聰明事

真正出色的老闆,不怕雇用聰明人。不論經濟是「新」或「舊」,都是如此。他們找來的專業經理人,能夠具備同一行業的經驗當然最好,因為這種人嫻熟手邊的工 作,一上任立即進入狀況。可是新經濟(new economy)歷史短暫,要找經過大風大浪洗練的經理人談何容易。向人才濟濟的舊經濟(old economy)借將,不失為可行且明智之舉。

例如,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的傑夫‧畢佐斯(Jeff Bezos),身邊圍繞著曾在奇異公司(GE)服務二十年的資深高階主管。線上借貸市集放款樹(LendingTree)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道格‧雷伯達 (Doug Lebda),雖然年輕、性子急,人卻聰明,深悉雇用老練幹才的重要,才能在公司業績回升、股價從低點回漲三倍時,以48%的溢價,將公司賣給互動公司 (InterActive Corp.)。

幸運的是,起死回生專家和耀眼奪目的明星,不管接下的是什麼行業的公司,都有可能旋乾轉坤。近 來最有名的例子當屬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路易士‧葛斯納(Louis Gerstner)。 eBay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谷歌(Google)的艾立克‧史密特(Eric Schmidt)、雅虎(Yahoo!)的泰利‧席梅爾(Terry Semel)三位執行長,出色的表現也不遑多讓。

但是剛踏進新經濟的舊經濟高階主管,總需要一段學習適應期。席梅爾上任時明白表示,將用六十天的時間,虛心傾聽和學習,先熟悉雅虎的業務,而且遲至半年之後才提振衰起蔽大計。惠特曼立即深入瞭解eBay的技術性問題,並且時常向創辦人請求教益。

他 們面對的狀況,可能和殼牌石油公司(Shell Oil Co.)前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史提夫‧米勒(Steve Miller)相同。米勒2001年接受訪問時說:「過去五年,新經濟逼迫我從頭學習怎麼去學習,以及重新定義領導統御。如何瞭解這個世界、市場和工作, 歷史上的法則都不再適用。」

新經濟中的「新人」很快就融入新環境。他們和舊經濟的創辦人相處愉快,卻也引進舊經濟的文化和人才,以補新經 濟之不足,兩者交會,發出閃亮的火花。優秀的企業領導人擅長於把一個願景說清楚,激勵別人跟著他們走。他們揭櫫「我們為何而戰」,要求組織中的每一個人, 都知道怎麼做才能化願景為真實,即使需要破壞舊有的秩序,他們也不手軟。(摘自《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羅耀宗著,梅霖文化出版,2004/01/0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