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Josh Bernoff and Charlene Li寫的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he Oh-So-Social Web一文,發表在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2008。對於裡面提到的Salesforce.com Inc.這家公司的做法很感興趣。(雖然標題不一樣,但可以參考Harnessing the Power of Social Applications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用到一個我沒見過的字,叫groundswell。兩位作者用Grondswell這個字當書名,寫了一本書(參考: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2141501783836)。查了雅虎香港的Yahoo!字典,groundswell有三個意思(http://hk.dictionary.yahoo.com/search.html?s=groundswell):
1. (海潮)暴湧;大風潮;巨浪;(颶風和地震引起的)海嘯
2. 【地】地隆
3. (輿論、情緒等的)迅速高漲(或發展)
就我看到這篇文章來說,可能以第三個意思最接近。一時不知道中文怎麼翻譯比較好。另在新浪字典找到這樣一個意思:[海]淺水長湧(http://dictionary.sina.com.tw/word/ec/groundswell)。好像更接近這篇文章的意思。
適當的譯名暫且按下不表(再想想也許能想到更好的),先來談談它介紹的Salesforce.com這家公司在集思廣益(crowdsourcing)方面的做法。(我在其他的地方,把crowdsourcing暫譯為眾包。)
Salesforce.com是一家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線上應用軟體生產商。像它那樣的軟體公司,想要保持競爭力,每過一段時間,就得發表產品的升級版(使用微軟產品的人,對這種做法一定不陌生)。可是到了2005年,新發表的版本到底要把什麼東西抓進來,大家想破了頭也想不出來。雖然顧客提出的要求多達一萬項,Salesforce.com的開發和行銷人員卻往往沒辦法就哪些功能要加進來,哪些要擱置,取得共識。
到了2006年,該公司想到一個解決方法:設立IdeaExchange。文章說,這種groundswell應用不但允許顧客建議新增哪些功能,更讓顧客對那些構想投票。最多人支持的構想,最後會上升到排行榜的榜首,支持度較低的構想,排名慢慢下滑。文章說,這個應用大獲成功,繼2006年只發表兩個版本之後,2007年一口氣發表了四個新版本,而且最近的版本包含的新功能,是前幾年的三倍之多。
不但如此,Salesforce.com對於它交運的新產品懷有更大的信心。它現在發行的每一版新版本裡面的新功能,有一半是來自IdeaExchange的建議,也就是顧客想要的。既然那些功能是顧客想要的,我要是Salesforce.com,也會對新版本滿懷信心。文章說得好:開發人員再也不必召開大型會議,絞盡腦汁思索新版本到底要納入哪些新功能,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市場到底要什麼,所以可以把這方面的時間省下來,改做其他更能發揮生產力的工作。這一來,他們不必浪擲心力,整個過程也更加有效率。
(文章編號:081026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