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把貴公司的研究發展眾包出去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統計學基礎概念
- 檢定假說 (Testing Hypotheses):
虛無假說 (Null Hypothesis) -- 統計檢定中被用來檢定的敘述,通常記為H0。檢定一般設計為掌握反對虛無假說的證據強度。虛無假說 H0常用“無效果”或“無差異”表達。“健怡可樂儲存後甜度不變”,即 H0:m = 0。統計分析的好處是,我們總是假設我們的懷疑是錯的——虛無假說(null hypothesis)。如果最後是我們沒猜錯,結果的可信度大增。
對立假說(Alternative Hypothesis),單邊 (one-sided) 或 雙邊 (two-sided) --檢定中與虛無假說對立的敘述,通常記為Ha 或H1 。對立假說多為欲尋找證據支持的假說。
單邊檢定:
Ha:m > 0 表 “健怡可樂儲存後甜度衰減”
Ha:m <>
- P-值(P-value) -- 在虛無假說為真的假設下,觀察結果不太可能(unlikely),即證據傾向反對虛無假說而贊同對立假說。我們透過計算一個機率來量化“不太可能”的證據。定義:在虛無假說為真的假設下,觀察結果(隨機變數)會超過(含)實際觀察值的機率,稱為 P-值。
- 檢定統計量(Test Statistic) -- 統計檢定中用來估計參數及計算P-值的統計量,稱為檢定統計量(test statistic)。用來判定觀察結果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對立假說Ha的 P-值,稱為顯著水準 (significance level) ,通常以希臘字 a 表示。
- 統計顯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若以資料計算的 P-值小於或等於顯著水準 a,則稱該資料在顯著水準a 之下具有統計顯著性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at level a)。If , we say that the data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level a.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借用群眾的智慧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聰明人做聰明事
例如,亞馬遜網路書店(Amazon.com)的傑夫‧畢佐斯(Jeff Bezos),身邊圍繞著曾在奇異公司(GE)服務二十年的資深高階主管。線上借貸市集放款樹(LendingTree)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道格‧雷伯達 (Doug Lebda),雖然年輕、性子急,人卻聰明,深悉雇用老練幹才的重要,才能在公司業績回升、股價從低點回漲三倍時,以48%的溢價,將公司賣給互動公司 (InterActive Corp.)。
幸運的是,起死回生專家和耀眼奪目的明星,不管接下的是什麼行業的公司,都有可能旋乾轉坤。近 來最有名的例子當屬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路易士‧葛斯納(Louis Gerstner)。 eBay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谷歌(Google)的艾立克‧史密特(Eric Schmidt)、雅虎(Yahoo!)的泰利‧席梅爾(Terry Semel)三位執行長,出色的表現也不遑多讓。
但是剛踏進新經濟的舊經濟高階主管,總需要一段學習適應期。席梅爾上任時明白表示,將用六十天的時間,虛心傾聽和學習,先熟悉雅虎的業務,而且遲至半年之後才提振衰起蔽大計。惠特曼立即深入瞭解eBay的技術性問題,並且時常向創辦人請求教益。
他 們面對的狀況,可能和殼牌石油公司(Shell Oil Co.)前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史提夫‧米勒(Steve Miller)相同。米勒2001年接受訪問時說:「過去五年,新經濟逼迫我從頭學習怎麼去學習,以及重新定義領導統御。如何瞭解這個世界、市場和工作, 歷史上的法則都不再適用。」
新經濟中的「新人」很快就融入新環境。他們和舊經濟的創辦人相處愉快,卻也引進舊經濟的文化和人才,以補新經 濟之不足,兩者交會,發出閃亮的火花。優秀的企業領導人擅長於把一個願景說清楚,激勵別人跟著他們走。他們揭櫫「我們為何而戰」,要求組織中的每一個人, 都知道怎麼做才能化願景為真實,即使需要破壞舊有的秩序,他們也不手軟。(摘自《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羅耀宗著,梅霖文化出版,2004/01/01)
沒有必要。他是聰明人,懂得網羅世界上的一流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好手來做那些事情。喬布斯有敏銳的直覺,散發領袖魅力,自然而然能把願景、構想、激情「賣」給身邊的人,然後借重他們無與倫比的才華,實現個人的願景(vision)。
幾乎每個人都想到蘋果公司做事,因為三生有幸,才能為喬布斯效力。就算他有時出言不遜,叫人氣得跳腳,最後大家還是原諒了他,因為他的構想是那麼富於創意和鏗鏘有力。
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技客」(geek)味濃於領袖魅力,很早就展現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智慧,凡有所聞,無不盡力羅致。他瞭解本身的長處和短處,特別留意能和自己取長補短的人才。
不管你認為蓋茲或者喬布斯為人處事有哪些毛病,他們都勇於進用至少一樣聰明的人,或者講得不客氣點,遠比他們聰明的人。而且,那些人無怨無悔,甘心做牛做馬,比他們辛苦兩倍,為他們創造無數的財富。
紐 約洋基隊(NY Yankees)的老闆喬治‧史坦布里納(George Steinbrenner)被問到個人衷心信奉的哲學時說:「把自己放在更聰明的一堆人裡面……和我共事的人,不只比我聰明,知性智商 (intellectual intelligence)和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高,也和我一樣滿懷成功的決心。我做重要的決策,沒他們不行。」
路易士‧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 Jr.)比較像是推銷員,不像行銷高手和科技專家,初進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第一年,CNET記者丹‧法伯(Dan Farber)去採訪他。法伯觀察到,葛斯納是非常認真的專業經理人,即使不曾在科技世界打滾過也不怕,因為他懂得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
所 以葛斯納倚重愛碧‧孔斯坦(Abby Komstam)和歐文‧伏拉達斯基-柏格(Irving Wladawsky-Berger)。孔斯坦向他獻策,提出電子商務觀念,伏拉達斯基-柏格從旁協助他瞭解網際網路,然後進軍開放來源(Open Source)工具和Linux。
葛斯納在《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葛斯納親撰IBM成功關鍵》(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inside IBM's historic turnaround)一書說,1993年6月,他「把孔斯坦找來當IBM的企業行銷主管。她曾在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和我共事多年。我們這裡要做的事情是那麼重要和急迫,所以我希望找個瞭解我和熟悉我如何管理,而且我能用簡略的表達方式彼此溝通的人來合 作。」
提到伏拉達斯基-柏格時說:「……他……擅長於操著濃厚的古巴腔,把非常複雜的技術,化成簡單易懂的觀念,令人聽得興奮異常。」
奇異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的前董事長兼執行長傑克‧魏爾契(Jack Welch;或譯為威爾許)在《致勝:威爾許給經理人的二十個建言》(Winning)一書提到,組織需要延聘的高層領導人,必須具備四項特質,其中一項 是「樂於網羅聰明才智勝於自己的人才」。
他說,每當奇異發生危機,他總是迅速從公司內部每個層級,有時是從外面,找來頭腦最聰明、直覺最敏銳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倚重他們的專業知識和建議。魏爾契會要在場的每一個人,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問題。
魏 爾契也指出,優秀的領導人大智若愚,深藏若虛,不怕組成一支團隊,有時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在座所有的人裡面最笨的一個。他坦承,這麼說聽起來好像自相矛盾, 因為每個人當然都希望領導人是房間裡面最聰明的一個。可是,如果領導人真的表現出一副精明幹練的樣子,以致於部屬噤聲不語,做成最佳決策需要的意見,恐怕 蒐集不到一半。
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十分清楚,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果你拙於某些事情,務必求助於那方面的強手,彌補你的弱點。
歷 史學家和作家,得過普立茲獎的桃麗絲‧肯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接受《富比世》(Forbes)雜誌訪問,談到她闡述林肯政治智慧的新作《政敵團隊》(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一書時說,林肯懷有一種恬靜的自信,不怕身邊簇擁一群名望更勝於他的人。這些人愛吵鬧,喜歡和他爭論,他心知肚明。可是他也知道,為了強 化本身的領導力,如果能在自己的政治家族擁有那種領導力,他會是更好的領導人。古德溫表示,這樣的態度,不管商場,或者任何地方的領導人都適用 。
但 是林肯不只知人善任,器重聰明才智勝過自己的人,更願意借用政敵之長,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外舉不避仇」的古訓。因此,他當選總統之後,誠心誠意延攬政敵入 閣。國防部長一職,他不理會顧問的反對,堅持羅聘在他競選總統之前和當選總統之後,對他口誅筆伐毫不留情的艾德溫‧史坦頓(Edwin M. Stanton),理由是:「……環顧全國,史坦頓是擔任這個職務的不二人選。」
史坦頓當上國防部長後幾個月,林肯遇刺辭世。馬丁‧路 得‧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1957年公開布道時說:「如果你去過華盛頓,你會發現,追念林肯的悼詞中,最具震撼力的一句話,是史坦頓說的。林肯與世長辭,史坦頓站起來說: 『現在他屬於永世!。」史坦頓這句話,成了不朽經典名句。
長於打造贏家團隊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是那麼在意身後名聲,去世前不久,要求在他的墓誌銘寫上這麼一句:「此處長眠之人,懂得置身於聰明智慧遠勝百倍的人之中。」
(本文部分內容曾刊於台灣《經濟日報》A14版企管副刊,2006年9月28日)
[本文提到的著作]
致勝:威爾許給經理人的二十個建言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為什麼聰明人做蠢事?
When they are back home again, one family member admits that she hasn't enjoyed herself all that much. One by one they all confess that they would rather have stayed at home. “I only went along with it because I thought the rest of you wanted to go,” is the refrain. No one wanted to go to Abilene. It had just happened."
为什么聪明人做蠢事? -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他们4个人开车从位于得克萨斯中心的科尔曼向北行驶,目的地是53英里外的阿比林。天气很热,一路上满是灰尘,旅程单调乏味。他们之中一个人想出了这个聪明的主意,因此打断了一场有趣的家庭多米诺游戏,转而来回花4个小时去一个实在不太好的餐厅吃饭。
当他们回到家时,一位家庭成员承认,她感觉并不那么愉快。所有人都一个接一个地承认,自己宁愿呆在家里。他们重复着:“我去只是因为我以为你们其他人都想去。”没人想去阿�"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生物學啟迪 群體智慧+蟻群演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單一一個細胞的運行結構,程式設計工作量就可能超過天文數字的概念,其中光一個去氧脫糖核酸的組合,就夠微軟的技術組幹一百多年。
然而,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程式師發現,也許我們的世界,並沒有建立在如此複雜的理論基礎上,而是基於一些十分簡單的規則。
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蟻群演算法。"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集體智慧促進網路公司的成長
Rosenblatt, who was then CEO of MySpace parent Intermix Media, said that as recently as 18 months ago no one really believed user generated content would take off the way it did.
But it did take off, leading, incidentally, to News Corp.'s $580 million purchase of Intermix.
During a panel discussion here at the Web 2.0 Summit, Rosenblatt and others discussed how user-generated content and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is powering this new generation of social Web sites.……"
A Brooklyn author looks to you, the crowd, for help with his child
GothamSchools - New York,NY,USA
Crowdsourcing as he defines it is "the act of taking a job traditionally performed by a designated agent (usually an employee) and outsourcing it to an ...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借眾力找出頭條新聞
這一兩年,網路上興起運用「群體思維」這種強大的工具,解決上面所說的問題和滿足相關的需求。如果能有夠多的人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發性決定 什麼是重要的,以及什麼不重要,一種共識很快就會產生。而且,網路使用者並不介意有人幫點小忙,建議他們去閱讀什麼資訊。社會書籤(Social bookmarking)和社會內容網站因此應運而生。這些網站依據眾多使用者的意見,決定什麼樣的文章或者哪些網站最值得造訪拜讀。 Digg.com就是這樣一個突然竄紅的網站。有人說它是新聞網站、社會新聞網站,也有人稱它為篩選網站、科技新聞篩選服務網站、Web 2.0概念的網摘網站。簡單的說,它的創站目的,是由讀者當家作主,決定當天最重要的新聞是什麼,也就是請讀者來當新聞編輯老爺。
每一天,成千上萬的「新聞駭客」登入Digg,把他們從範圍廣泛的來源看到,覺得有意思或有價值的主流新聞報導、部落格的連結張貼出來,再 打進簡短的摘要,說明為什麼他們喜歡某一則新聞。他們張貼的連結和說明,出現在「待頂新聞」(Digg for Stories)網頁的新聞連結庫。其他的「頂客」(Diggers),以及整個網際網路,都能看到那些報導的連結。(這裡把digg暫譯為「頂」,但 digg的意思,還有後面會提到的「發掘」。)
「頂客」看了別人推薦的新聞,如果覺得重要,可以按下「頂」(Digg)按鈕,給他們樂於共襄盛舉、一齊推薦的新聞,投下一票,並且發表 評論。一則新聞報導被「頂」的票數愈多,愈有可能提升到Digg的首頁。換句話說,這座革命性的新聞網站,首頁的內容,取決於有多少人「頂」一則新聞報導 而定。
由社群成員投票,根據民主機制產生的「頭條新聞」,就這樣出爐了。大眾的聲音因此被聽到。不過,你必須登錄為「頂客」,才能投票。登錄手 續很簡單,不花一毛錢。不想「頂」新聞的「網路衝浪族」,也可以走馬看花,看看哪些新聞是Digg社群重視的,以及他們認為新聞「應該」長什麼樣子。
今(2006)年29歲的凱文‧羅斯(Kevin Rose),是在2004年秋天構思成立Digg。他在程式設計師歐文‧伯恩(Owen Byrne),以及數據中心公司Equinix創辦人傑伊‧艾德森(Jay Adelson;現在是Digg的執行長)兩個哥兒們的幫忙下,同年12月5日,Digg正式上線提供服務,開放給每一個人登錄。
網站取名「Digg」,是因為使用者可以在這裡,從已經上傳的新聞連結中,「發掘」(dig)好新聞,把它們推向首頁。但是為什麼要叫做 「Digg」,而不稱為「Dig」?因為「dig.com」的網域名稱已經被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註冊走了。
網站成立後,頭幾個月,只有幾千名使用者。2005年11月,登錄使用者人數破十萬大關。但是,登錄使用者並不等於使用者總人數。2005年12月,羅斯接受Mad Penguin訪問時 說:「今天,我們的使用者超過12萬,每天的有效造訪人數超過50萬,瀏覽量達500萬頁。」而公司員工只有區區十人。2006年2月,網站流量資訊供應 公司Alexa,將Digg列為五百大網站之一。驚人的成長,使Digg.com成了近來被人談論最多的新創企業之一。
羅斯表示,他創設Digg,只花現金1,000美元。起初的頁面設計,並沒有包括廣告。但是隨著Digg日益走紅,頁面加進了Google AdSense,帶進足夠的收入,並且獲有利潤,能夠暫時維持網站的運轉。
可是到了2005年10月,Digg需要更多的資金和人力,以因應支援上的需求和增添更多的功能,追求繼續成長。於是Digg從eBay的 共同創辦人皮耶‧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主持的歐米迪亞網路(Omidyar Network)、網景(Netscape)的共同創辦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以及創業投資公司葛雷洛克合夥(Greylock Partners)等一些知名的投資人那邊,募得280萬美元的創投資金。 Business 2.0雜誌說,羅斯設立Digg的原始構想,是將全部的控制權交給社群,試著改進新聞媒體,而不是另起爐灶。但是Digg所做的事情和發展軌跡,正有另立山頭之勢。
(本文原刊於udn數位資訊網,網路創業家》Digg.com:首頁新聞由你決定,羅耀宗,2006/05/05 )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crowdsourcing:不必把工作送到國外的outsourcing
A study conducted by NIST reported that software bugs cost the US economy $59.5 billion annually. More than a third of this cost could be avoided if better ...
Lunchtime lowdown: Nokia’s next-gen plans, Xbox avatars and Eee ...
ElectricPig.tv - London,UK
Crowdsourcing at its very finest. What else is new? Microsoft's officially laying claim to the concept of avatars. Sound a bit far fetched? ...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InnoCentive全球科學線上平臺應用範圍將擴大
在InnoCentive科學平臺設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非 盈利專區將利用眾多世界一流科學家、創新人才、企業 家的才智,解決基金會挑選的非盈利實體所面臨的最緊 迫、最複雜的人道主義問題。"
InnoCentive點子市集--讓全球科學家成為企業的研發團隊
InnoCentive網站最早於2001年,由美國藥廠禮來所投資設立,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其名字主要取自Innovation和Incentive。目前約有35家財星五百大企業利用其機制,藉由大量的外部專家協助其拓展問題解決能力。"(原刊於首頁 » 部落格 » 黃進烽 的部落格)
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 群眾外包的興起
中文譯文在這:
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浪潮的興起(一) - 專家的新挑戰 « Mr./Ms. Days - 網路, 資訊, �: "Claudia Menashe需要幾張病人的照片。身為華盛頓國家健康博物館的專案負責人,Menashe打算設計一系列互動式的展覽機台,播放全球流行疾病的相關資 訊,像是禽流感。一個展覽設計師已經規劃好展覽機台的部分,但是現在Menashe需要尋找一些能搭配文案的圖片。Menashe不打算專門請一個攝影師 來拍流感病患照片,而打算使用已經拍好的圖片 – 這正是出版業中所謂的「圖片供應商」。"(中文譯文有加了這麼一段文字:原文於2006年6月刊登於Wired雜誌, 第14.06期, 本譯文已獲得原作者同意轉譯於MMDAYS部落格, 如欲轉載, 請註明原文出處來自Wired雜誌、作者Jeff Howe、譯者MMDAYS。向作者和譯者致敬)
這篇中文譯文的回應,提供了進一步閱讀的線索:
談到 Wired 雜誌,讓我想到Read/WriteWeb上面一篇精闢的分析。談到未來雜誌的生存方式以及biz model,他們以Wired雜誌來做case study。寫的非常的好。
http://www.readwriteweb.com/archives/wired_evolution_print_online.php
恕我時間有限,就不像Mr. Friday一樣為大家翻譯啦:)
Semanti Offers Free Semantic Search Plug-in for Google, Yahoo ...
eWeek - New York, NY
Crowdsourcing at its finest in cloud computing. Semanti Nov. 3 has joined Gogimon and TigerLogic as the latest in a raft of software providers looking to...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英特爾和華碩需要設計。那麼……你有空嗎?
Core77.com - New York,NY,USA
WePC.com is their new joint venture, a crowdsourcing effort that asks the average Joe to "join us in making the world's first community designed laptop. ...
At Intel and Asus, We Crowdsource Your PC
Mashable - San Francisco,CA,USA
However, what Mike doesn’t mention is that this initiative doesn’t primarily stem from the idea that crowdsourcing can bring a better PC to the world or ...
The power of crowdsourcing
SmartCompany.com.au - Melbourne,Victoria,Australia
By James Thomson Crowdsourcing sites allows SMEs to slash their costs on everything from design work to IT jobs by tapping into global online markets of ...
Sourcing the Right Crowd
Xconomy - Cambridge,MA,USA
Enter the power of crowdsourcing. Crowdsourcing refers to aggregating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or ideas about specific topics—and ...
Intel and Asus collaborate on open source 'dream' PC hardware
BetaNews - USA
By Tim Conneally, BetaNews Today, Intel and Asus unveiled a collaborative project which they hope will yield the first PC designed by "crowdsourcing. ...
WePC.com to crowdsource laptop design
Salon - USA
The Internet is full of examples of "crowdsourcing" -- that is, taking 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and using it to apply knowledge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
Intel and Asus Partner To Build The Perfect Laptops
ITProPortal - London,UK
Taming Crowdsourcing to produce the perfect laptops is a great way to generate out of the box engineers; after all, why don't other laptop makers (like ...
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freelancers 六個好用的眾包網站
SitePoint - Australia
by James Thomson Crowdsourcing is one of those wonderful concepts that only exists because of the internet. A decade ago it would have been unthinkable that ...
把膝上電腦的設計眾包出去
Salon - USA
The Internet is full of examples of "crowdsourcing" -- that is, taking 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and using it to apply knowledge in a particular direction. ...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眾包可以實現「夢幻個人電腦」
Marketing Vox News - USA
With the tagline, "You dream it. ASUS Builds It. Intel inside it," a site launched yesterday purports to produce the world's first community-designed PC....
英特爾和華碩嘗試使用眾包
guardian.co.uk - UK
Crowdsourcing is one of today's hot topics, and Intel and Asus have launched a project to use it in the design of innovative PCs, via a Web site at WePC.com...
Crowdsourcing career advice
guardian.co.uk - UK
Guardian Jobs has launched a forum for career and job-related discussions.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initiative and how it relates to existing guardian.co.uk ...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網路電子郵件之「第三人效果」與「第一人效果」
The customer knows best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re using 'crowdsourcing' to exploit the ... guardian.co.uk - UK Like outsourcing, so-called "crowdsourcing" similarly seeks out sources of cheap labour, but instead of making employees redundant, its focuses on getting ...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
Clicks, crowds and cloud computing guardian.co.uk - UK Two of the major themes in business today are our changing relationship with customers, which includes "crowdsourcing", and the increasing use of online ...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
舊聞:Customization to Drive Next Salesforce.com Release
Customization to Drive Next Salesforce.com Release
CIO - Framingham,MA,USA
Salesforce.com is starting to provide some details about the next version of its hosted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oftware, including the product ...
Salesforce.com preps new release and IdeaExchange
ZDNet - USA
Salesforce.com is more than a successful software company with the cryptic slogan of "No Software." It's a savvy marketing machine that is on a continuous ...
舊聞:社群的價值
E-Commerce Times - USA
Two things impressed me about Salesforce.com's (NYSE: CRM) Spring '07 release: the community portal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aExchange on the direction ...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舊聞:InvisibleCRM Takes Advantage of Salesforce.com's IdeaExchange to ...
InvisibleCRM Takes Advantage of Salesforce.com's IdeaExchange to ...
Business Wire (press release) - San Francisco,CA,USA
In the effort to meet the growing number of Salesforce users' requests InvisibleCRM technical experts have analyzed user ideas from the salesforce.com's ...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舊聞:Salesforce.com Unveils New Ideas Application
Inc.com - New York,NY,USA
Salesforce Ideas is the application behind Salesforce.com's own live community, IdeaExchange, as well as Dell's IdeaStorm. "I posted my workflow idea on ...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從顧客社群得到回饋的五項效益
今天把User Generated Content一文看完,才兩頁,是Bryant Shea寫的。Bryant Shea是Molecular公司的(www.molecular.com)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CM)總監,在公、私兩部門領導複雜的技術和行銷努力,已有十二年的資歷。掌管Molecular的內容管理實務,帶領他的團隊成為全國知名的內容管理空間領導者。
User Generated Content這篇文章登於AIIME-DOC MAGAZINE, July/August 2008。包含其他文章的這本雜誌,可按這裡下載。
Bryant Shea這篇文章的副題是「從顧客社群得到回饋的五項效益」(Five benefits of getting feedback from your customer community)。這五項效益,簡單的說,就是:
1. 認識顧客(Gain customer insight)
2. 提高品牌忠誠(Boost Brand Loyalty)
3. 營造品牌認知(Build Brand Awareness)
4. 提升銷售額(Increase Sales)
5. 減低成本(Reduce Costs)
(文章編號:08102701)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Salesforce.com借重顧客的智慧開發產品的新功能
這篇文章用到一個我沒見過的字,叫groundswell。兩位作者用Grondswell這個字當書名,寫了一本書(參考: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2141501783836)。查了雅虎香港的Yahoo!字典,groundswell有三個意思(http://hk.dictionary.yahoo.com/search.html?s=groundswell):
1. (海潮)暴湧;大風潮;巨浪;(颶風和地震引起的)海嘯
2. 【地】地隆
3. (輿論、情緒等的)迅速高漲(或發展)
就我看到這篇文章來說,可能以第三個意思最接近。一時不知道中文怎麼翻譯比較好。另在新浪字典找到這樣一個意思:[海]淺水長湧(http://dictionary.sina.com.tw/word/ec/groundswell)。好像更接近這篇文章的意思。
適當的譯名暫且按下不表(再想想也許能想到更好的),先來談談它介紹的Salesforce.com這家公司在集思廣益(crowdsourcing)方面的做法。(我在其他的地方,把crowdsourcing暫譯為眾包。)
Salesforce.com是一家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線上應用軟體生產商。像它那樣的軟體公司,想要保持競爭力,每過一段時間,就得發表產品的升級版(使用微軟產品的人,對這種做法一定不陌生)。可是到了2005年,新發表的版本到底要把什麼東西抓進來,大家想破了頭也想不出來。雖然顧客提出的要求多達一萬項,Salesforce.com的開發和行銷人員卻往往沒辦法就哪些功能要加進來,哪些要擱置,取得共識。
到了2006年,該公司想到一個解決方法:設立IdeaExchange。文章說,這種groundswell應用不但允許顧客建議新增哪些功能,更讓顧客對那些構想投票。最多人支持的構想,最後會上升到排行榜的榜首,支持度較低的構想,排名慢慢下滑。文章說,這個應用大獲成功,繼2006年只發表兩個版本之後,2007年一口氣發表了四個新版本,而且最近的版本包含的新功能,是前幾年的三倍之多。
不但如此,Salesforce.com對於它交運的新產品懷有更大的信心。它現在發行的每一版新版本裡面的新功能,有一半是來自IdeaExchange的建議,也就是顧客想要的。既然那些功能是顧客想要的,我要是Salesforce.com,也會對新版本滿懷信心。文章說得好:開發人員再也不必召開大型會議,絞盡腦汁思索新版本到底要納入哪些新功能,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市場到底要什麼,所以可以把這方面的時間省下來,改做其他更能發揮生產力的工作。這一來,他們不必浪擲心力,整個過程也更加有效率。
(文章編號:08102601)
成長最快的美國公司正爭相採用社會媒體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Dartmouth Center for Marketing Research performed the study for Inc. Magazine and their findings confirm what previous studies have argued as well: social media use is now a major, mainstream activity."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經濟不振,願意做白工的人會減少?
“Is $0.00 really the future of labor in an age of mass unemployment?” Keen writes in a recent blog post. “Of course not.”"
----
參考這篇文章的寫法:
Will the economy kill 'Free' on the Internet? Web businesses that rely on free labor and crowdsourcing to survive are in for a rude awakening, says Andrew Keen, journalist, author and self-proclaimed hater of all things free. He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economic downturn will pop the open source, Web 2.0 bubble and sites that depen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for content like Wikipedia and The Huffington Post will start to see a decline in user participation. -- Wired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汲汲營營,永無寧日
文章一開始提到一個有趣的古代故事,引用自蒙田(M. Montaigne)的《隨筆集》(Essais)第一卷。話說古希臘伊庇魯斯國(Epirus)的皮魯士王(King Pyrrhus)雄心勃勃,一心一意想要征服更多的土地,在實現這個夢想之前,一刻不得休息。謀士賽尼阿斯(Cyneas)勸他放鬆心情,馬上休息,把戰爭的痛苦和危險拋到腦後。
鮑曼說,巴士卡(B. Pascal)在《冥想錄》(Pensées)中,懷疑賽尼阿斯的忠告是否可行,更嘲笑賽尼阿斯對人性之無知。
為什麼?因為「所有的不快樂源自一件事──人無法安分守己,靜靜待在房裡」,也因為「一直休息,沒有激情、冒險、消遣和努力,比任何事情更難以持久」。
這些話,讓我想起2005年發表在台灣《經濟日報》,題為要賺多少才夠 ?的一篇文章。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crowdsourcing
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在網路世界,crowdsourcing是指由網友貢獻內容(content),crowdfunding則是找網友出錢,通常是出點小錢,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好做成一些事情。
《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新文章,題為A Different Way to Pay for the News You Want(用不同的方式花錢買你要的新聞)。文章開門見山舉了一個很多人深有同感的問題:你懷疑社區用水遭到汙染,向當地政府單位反映,官員閃爍其詞。找地方記者投訴,沒人對你關心的事情感興趣。怎麼辦?
好 像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似的,文章說,舊金山灣區有個構想正在測試,叫做社區出資寫新聞(community-funded journalism)。你可以請記者去明察暗訪,然後把他們發現到的事情寫出來。原來,新的非營利組織Spot Us用它的網站spot.us,請人提供調查文章的點子,也出錢請他們報導。
只要該站的編輯覺得某個題材很好,而且募集到足夠的錢去做一篇報導,你關心的新聞就會見報,進而發揮影響力。
crowdfunding實例 ── 大家出錢來買球隊
舉例來說,MyFootballClub(我的球會)在2007年5月推出,希望找到五萬個人,每年願意支付35英鎊(75美元),收購和管理一座足球俱樂部。
到了11月,主其事者已有足夠的錢買下英國足球俱樂部Ebbsfleet United的控制股權。現在球隊幾乎完全由會員管理,他們可以投票選球員、決定攻守陣型、轉會,以及令教練頭痛的其他事情。
信不信由你,該俱樂部竟然創下最好的一個球季紀錄,贏得英格蘭足球總會挑戰錦標(FA Trophy)。
小額捐款立大功
《商業周刊》(BusinessWeek)剛出爐的一篇文章,題為「歐巴馬贏得網路募款?」(Has Obama Already Won in Online Fund-Raising?),說美國民主黨準總統候選人歐巴馬(Barack Obama)的競選總部設計的捐款工具,被大量支持者貼到網友經常流連忘返的YouTube、Facebook、MySpace等網站、個人部落格和網站上,募款成果叫人刮目相看。
比方說,被YouTube上的歐巴馬演說影片感動了嗎?他的YouTube頻道視訊播放器旁邊有個按鈕,可以馬上「捐款給此候選人」,最高1,000美元(按這裡)。
這是第二代網路(Web 2.0),政治候選人把工具交給選民,呼籲他們共襄盛舉,協助募款的第一年。
歐巴馬的競選總部趕上時潮,也搶先使用稱做小工具(widgets)的可分享網路程式,讓支持者把「捐款給此候選人」的按鈕放在他們的網站上。歐巴馬競選總部的做法是:它的交友網MyBarackObama.com有張網頁,專門邀請使用者把程式碼複製到他們的個人網站。於是競選活動的標誌、照片和肖像在許多支持者的網站自動顯現出來,並且連回競選活動的捐款網頁。歐巴馬交友網的成員也分享ChipIn.com等其他網站製作的捐款小工具。
《商業周刊》引用回應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資料,說歐巴馬無所不在的策略,是這位候選人今(2008)年頭六個月募集到1億500多萬美元,而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馬侃(John McCain)只募集到7,600萬美元的一大原因。7月間,歐巴馬的募款金額約為對手的兩倍,達5,100萬美元。歐巴馬的競選總部表示,高達88%的捐款是從網路來的。
眾包(Crowdsourcing)
Crowd-sourcing can help with content, design, feedback
Crowd-sourcing can help with content, design, feedback
The Australian - Sydney,Australia
TO some extent, Web 2.0 or the read-write web as it is known, is all about crowd sourcing. The idea is that the crowd can create content for you, ...
Google Earth Changed The Game
Strategy Page - USA
First, it turned out that crowd sourcing had struck again. Crowd sourcing is the unique web phenomenon whereby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pplying themselves ...
Debate rages over SOA's 'cloudy' future
ZDNet - USA
... execute globally and collaborate globally" via crowd sourcing and open source techniques: "The collaborate aspect changes the I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
ProofHQ puts collaborative editing in your browser, blog
CNET News - San Francisco,CA,USA
It's been designed to make crowd-sourcing edits and suggestions a simpler process. By default users can upload files one at a time. ...
Ars Technica - Boston,MA,USA
Open textbook providers are also turning to crowd-sourcing and community-driven authoring models. The Global Text Project, for instance, aims to produce ..
Treadless
Threadless的創業源起
Business 2.0 Magazine的一篇文章, 稱讚Threadless的母公司史金尼(SkinnyCorp),說它是真正擅長於讓顧客當家作主的新創企業。史金尼是網路設計家雅各‧戴哈特 (Jacob Dehart)和傑克‧尼克爾(Jake Nickell)2000年設立的。戴哈特和尼克爾推出T恤商店Threadless和一系列類似的網站,例如Naked & Angry徵求領帶的圖案設計;15 Megs of Fame是線上音樂商店;Extra Tasty讓顧客給飲料配方打分數。
利用消費者作為創新者 ─ Threadless
利用消費者作為創新者 Wikipedia
未来手机必备的"七种武器
腾讯网 - Shengzhen,Guangdong,China
群众外包(Crowd Sourcing)主流化:你的手机就是你的万能传声筒。通过手机,你可以发布图片、电子邮件、文本、Twitter(一种多对多互联网短信群发平台)信息以及博客 ...
查看此主题的所有报道